1、發展現狀
新一輪電力市場改革廣度、深度逐漸加大,售電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大批量成立或擬成立。據統計,截止到2017年2月,全國各省市售電公司至少已達6389家。
2、容量測算
根據中國電監會披露的《電價監管報告》測算,我國售電市場其全國平均銷售電價為0.492元/千瓦時,2016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5.92萬億千瓦時,簡單測算全國售電市場容量為2.91萬億元。根據近年來我國電力行業歷史發展規律,結合經濟發展增速,以及下游需求情況,預計未來我國電力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約為6%左右,到2022年行業的市場規模將超過8.7萬億千瓦時。
3、競爭格局
據調研,目前售電公司注冊類型主要集中在有限責任公司,占比85.47%,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占比7.65%,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占比1.53%,私營有限責任公司占比1.42%,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占比2.01%,其他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占比1.92%。
未來售電市場將是一個多元化的市場格局,既有從電網企業中蛻變而出的獨立售電公司,也有牌照放開后的新進入者。差異化的服務與競爭策略將出現,既有專注于服務工業大客戶的售電公司;也將有著力于發展模式創新,服務于居民及商業客戶的售電企業。目前參與到售電側放開的企業,這包含參與存量售電與新進新增售電,其中現存的地方能源平臺將在售電領域具備天然優勢,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;同時長期從事配電業務且接近用戶的企業成為新進入售電行業企業,由于擁有多年輸配電行業經驗和管理經驗,將在后期售電領域就有較大的競爭優勢;節能服務公司將成為新的售電主體,無論售電是否從電網直接剝離,均具備較高的競爭優勢。第三方配電端設備商,屬于新進入行業企業,為滿足售電側的放開加大配電領域投資的需求,第三方將是多元化的售電主體中最具有創新意義的主體,但比起其他主體來說,其業務優勢并不明顯。
4、投資趨勢
(1)中國售電公司投資主體變化趨勢分析
預計未來我國將形成輸配售一體化、發售一體化和獨立第三方售電公司三種模式,在售電市場化初期,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憑借自身客戶的優勢將占據主導地位,隨著市場化的進行,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售電業務將遭到削弱,發電公司和其他投資主體售電業務投資份額將進一步擴大。
(2)中國售電公司投資規模發展趨勢分析
據不完全統計, 2017年2月,我國已成立超過6300家售電公司,注冊資本已超過2000億元。未來,隨著售電業務的開放,中國售電公司數量將進一步井噴。
(3)中國售電公司投資區域分布趨勢分析
從目前來看,山東、廣東、江蘇、河北、山西、遼寧、河南、安徽等東部和部分中部省份新成立售電公司占比較大。但由于深圳、內蒙古等7地率先進行售電側改革,未來深圳、內蒙古、安徽、湖北、寧夏、云南、貴州等7地無疑將會成為售電公司的聚集地。
2015年9號文件揭開了我國第二輪電改的序幕,對于電力行業發、輸、配、售等環節都將產生巨大影響。
為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實施工作,國務院于2015年下半年印發了6個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文件,對于售電側,未來將引入更多市場競爭主體。
改革之后,電網企業將只能按照“準許成本+合理收益”原則收取過網費,破除了其原先雙重壟斷的行業地位,更加凸顯電網企業的“管網”屬性。
售電公司通過申力交易平臺與發電企業達成電力交易,用戶自行選擇售電公司提供服務,可以使得終端用戶繞開電網期望,進而不供電商直接進行電力交易,有效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。
新政指出,售電公司分三類
考慮改革初期配套政策、監管機制和信用體系還有待持續完善,為培育合格的售電主體,保障改革有序推進,應設置必要的準入門檻。
改革初期,準入門檻的設置不宜過低,確保其具備從事售電業務相適應的財務、技術、人員等條件。售電公司準入資產設定一定的水平,是為了防范改革初期售電市場的風險。從國外售電側放開的經驗來看,售電公司均需經過注冊,在市場中應遵循準入和退出機制,確保售電市場規范運行。
綜合各方意見,《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》適當提高售電公司資產水平,并明確不同資產水平對應的年可售電量規模??梢越涍^一段改革實踐后再進一步深化和細化準入機制。
按照簡政放權的原則,《實施意見》對售電側市場的準入和退出機制作了創新性安排,這是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中的一個亮點。準入機制方面,將以注冊認定代替行政許可的準入方式,以降低行政成本,實現有效監管,提升工作效率,重點是“一承諾、一公示、一注冊、兩備案”。
售電公司籌建申請全案咨詢
全程指導申報資料的制定
售電行業市場分析報告咨詢
發起人籌建工作內部體系規劃咨詢
交易模式結算方式指導咨詢
截止2017年6月,三勝咨詢已完成近十家售電公司籌建工作咨詢服務。